消毒是為了避免病從口入,很多傳染病是通過吃東西而傳染上的,細菌和病毒是傳染病的病源的科學知識也已經深入人心,因此熱水消毒是為了殺死餐具上的細菌和病毒。
熱確實能殺死細菌和病毒,用熱為手段達到殺死微生物的目的的方法叫做高溫消毒,這是微生物大師路易·巴斯德發明的。巴斯德在研究葡萄酒變酸時發現罪魁禍首是葡萄酒中微生物,用高溫殺死這些微生物后,葡萄酒可以長期保存。這種消毒方法被稱為巴氏消毒法,至今還用在牛奶等食物的消毒上。
但是,如果想達到殺死微生物的目的,對加熱的溫度有要求。各種微生物對溫度的耐受能力不同,以肝炎病毒為例,甲肝病毒在85攝氏度的情況下1分鐘就能滅活,而乙肝病毒要在100攝氏度的熱水中煮數分鐘才能被滅活。
因此,如果想殺死餐具上的微生物,要用剛剛燒開的開水,而且要在這一溫度上維持幾分鐘。無論是服務員端上來的熱水還是茶水,都不能滿足這一要求,這種食客常用的消毒方式雖然能夠殺死一些微生物,但不能達到我們所期待的衛生消毒目標,所起到更多的是心理安慰效果。
有些餐館的一次性紙餐盒經過比較嚴格的高溫消毒,是不是這樣的餐具就能放心地使用了?
吃自助餐時,每道食物前放置用來拿食物的叉子、勺子等餐具,對這些餐具的研究發現上面有很多細菌和病毒,這些餐具使用之前都被嚴格地消毒過,上面的細菌和病毒是由顧客的手上傳來的,當人們用這些餐具拿食物時,手上就會沾上細菌和病毒,如果再用手拿食物或者用手摸口眼鼻等部位的話,細菌和病毒就會進入體內。餐館里消過毒的筷子、勺子、盤子等餐具也會被污染,途徑包括服務員的手、其他顧客的手和我們自己的手。
因此洗手是避免細菌和病毒通過餐具和食物傳播的關鍵,飯前便后要洗手,就餐中如果手接觸了不潔表面的話,在用手拿食物之前也要洗手。
洗手的時候很多人用熱水,認為比冷水效果更好。在這些人的印象中,熱水可以殺死手上的細菌和病毒,這個印象是錯誤的,因為洗手的熱水只有40到55攝氏度,如果用能夠殺死病毒和細菌的開水洗手的話,手會被燙傷的。
盡管熱水不能殺死病毒和細菌,但專家和美國FDA一度認為熱水洗手比冷水洗手好,前提是在使用了肥皂的情況下,因為熱水加上肥皂可以洗掉手上的油脂,這些油脂是細菌滋生的溫床。
掃碼咨詢客服 掃碼打開小程序